撕掉旧标签,重塑新形象——访金山区委书记刘健
打响“上海湾区”城市品牌——这是我们的愿景,也是对地区形象和优势的重新定义。
主动融入发展大局,金山未来可期
记者:这两年,金山干部群众津津乐道于一个话题:“撕掉旧标签,重塑新形象”。这样的自信和豪情,从何而来?
刘健:来自对金山发展的理性透视。过去五年乃至十年,是金山历史上发展较快的时期,也是地区发展更健康,或者说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期。
与兄弟地区相比,金山在经济规模和效益上还有差距,但在增速和质量上,有了显著提高。去年,金山属地规上工业产值超过1600亿元、十年来年均增长6.7%,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.1%。
现在很多人更看重人均、亩均,金山常住人口82万,人均经济指标并不低,一些亩均指标的增速更是喜人。过去五年,全区的亩均税收,接近翻一番;全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数,也实现了增长翻倍。
记者:伴随经济增速,是环境的改善,百姓满意度也提升了。
刘健:经济当然十分重要,但群众更关心身边的环境质量。三轮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,让金山干部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2015年,上海市正式启动为期三年的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,力度、投入和效果前所未有。老百姓亲眼看到差企业走了、好企业来了,亲身感受到空气质量改善了。之后,我们又主动请缨启动第二轮、第三轮环境综合整治……2021年的数据显示,与2016年相比,金山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79.8%提升到 90.4%,上升了10.6个百分点。
这是金山最大、最喜人的变化,干部群众亲眼见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伟力,切身感受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。
这是面上的变化,但从根上说,如果地区产业不转型升级,若干年后就可能重蹈覆辙。2018年12月,金山第二工业区成为全市首个“二转二”的工业园区。今年6月,我们又迎来了重大加持,市里出台《关于加快推进南北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发布了一系列转型支持政策。
从三轮环境综合整治,到“二转二”转型试点,再到“南北转型”战略,这是一个由表及里、由标及本、由点到面、由局部到全局、由眼前到长远,既一脉相承、又与时俱进的过程,推动着金山转型升级进入全面发力期、加速期。
记者:您在全区干部大会上说过,金山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。
刘健:从大的方面讲,金山正面临三重机遇,其中两个与国家战略有关,一个涉及全市发展战略,这是金山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。
第一个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。从市中心看,金山确实是远郊区。但放大坐标,这里是长三角中心区域,是上海对接浙江的桥头堡,今后金山谋发展的腹地纵深大大拓展了。第二个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。金山是其南向拓展带的重要节点,一系列功能项目将得到有力支撑。第三个是本市的“南北转型”战略。目前,市政府的实施意见和支持政策已经出台,可以说力度空前。
这种背景下,金山干部群众的精气神越来越足了,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,展现出很强的战斗力和首创精神。
重塑三重结构 实现动能转换
记者:金山提出“撕掉旧标签”,具体要打破什么“旧烙印”?
刘健:面向“十四五”,金山提出了“转型新发展,塑造新形象”的发展主线。概括起来,就是“转型”和“塑形”。
“转型”,就是聚焦产业转型、空间转型、治理转型,走出一条以产业转型为核心全面统筹空间转型、治理转型的新路子。
而“塑形”,则是要撕掉“化工”“农业”“远郊”这三张金山的旧标签,打破 “化工即污染”“农业即落后”“远郊即末梢”的旧烙印。
打破 “农业即落后”的旧烙印,关键在于推动乡村振兴,促进农业全面升级、农村全面进步、农民全面发展。同时,金山接续推进“三个百里”建设,即建设百里花园、百里果园、百里菜园,一个上海的“后花园”新形象将展现在世人面前。
打破 “远郊即末梢”的旧烙印,便捷交通是前提。金山即将构建两个交通枢纽,加快实现由“末梢”向“节点”转变。在南部滨海地区,启动金山至平湖城际铁路建设,以沪乍杭铁路金山站为核心,形成内外交通高效转换的上海西南交通枢纽。在北部枫泾地区,加快南枫线开工建设,以沪杭客专金山北站为核心,形成综合性交通枢纽。届时,金山将进入上海同城一小时快速通勤圈。
打破“化工即污染”的旧烙印,核心是通过深度转型、转换赛道,促进化工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。
记者:过去,金山人总纠结于要不要化工。现在,大家考虑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。
刘健:不是“要不要”化工,而是要什么样的化工、如何重塑化工产业。这几年,我们着力推动产业链向新材料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延伸,重塑化工产业结构,发现了前所未有的优势和机遇。这当中,关键在于用好化工这个基础性产业的优势,与两大化工基地共同推动“炼油向化工转、化工向材料转、材料向高端转、园区向生态转”,向精细、绿色、高技术、高效益、高附加值方向发展,重点发展碳纤维复合材料、氢能源、电子化学品等新兴产业。
就全区的产业转型来说,我们将重塑大中小三重产业结构,从而实现区域发展动能转换。化工产业的转型,是“小结构”的重塑。
重塑“中结构”,就要立足制造业大区的定位,聚焦第二产业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,成为打响“上海制造”品牌的重要承载区。金山将大力发展新材料、智能装备、生命健康、信息技术四大产业集群,培育壮大生物医药、碳纤维复合材料、新型显示、无人机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。
重塑“大结构”,则要围绕三次产业做活变量。金山将通过科创赋能、数字赋能、文旅赋能,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能级。
活力美丽幸福,定义“上海湾区”城市品牌
记者:去年起,金山打响了“上海湾区”城市品牌,这是金山要塑造的新形象吗?
刘健:为什么提出“上海湾区”这个概念?金山处在杭州湾北岸,而湾区经济则代表着高质量发展,体现着无可比拟的创造活力、集聚优势……这是我们的愿景,也是对地区形象和优势的重新定义。
就“上海湾区”城市品牌的内涵来说,我们要建设开放创新智慧的活力湾区、绿色低碳清洁的美丽湾区、文明宜居温馨的幸福湾区。这三个湾区,分别指向了“高质量发展”“高效能治理”“高品质生活”。
记者:“上海湾区”城市品牌亮出来了,如何做实其内涵?
刘健:做实“上海湾区”城市品牌内涵,归根结底要靠转型,要按照“三个转型”的内在机理,闯出一片新天地。一个城市的发展,产业是核心,而产业发展必须考虑产城融合、职住平衡,这就要在空间布局上尽可能科学合理。再则什么样的产业吸引什么样的人,产业升级会带来人口结构的升级,这又势必对社会治理提出更高要求。
产业转型,刚刚已经讲过了。在空间转型上,我们的考虑是:南部滨海片区,重点做强行政中心、文化中心、科创中心和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功能;北部亭枫片区,推动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协调发展,打造沪浙毗邻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脉和示范带;中部乡村片区,打造万亩粮田、万亩果园、万亩生态林,成为乡村振兴的先行区和示范地;东部亭卫片区,依托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碳谷绿湾产业园,打造成为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的主阵地和增长极。
在治理转型上,我们将重点抓好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领域的优质资源供给,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,全力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,让生活在金山的人民群众更加安心、舒心和开心。
我们将全面推动“三个转型”金山新发展,加快打造“两区一堡”战略新高地,全力塑造“三个湾区”城市新形象,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。
【访谈彩蛋·书记珍藏的照片】
这张照片是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“水库里·长岛”农民集中居住点全貌图。水库村水系发达,纵横密布约33条大小河道,我们以其自然禀赋为基底,坚持把最美的风景留给村民,同时探索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企业项目,让生活在这里的村民享受到改革发展的红利。
这是在金山城市沙滩举行的元旦迎接新年第一缕阳光活动。一轮朝阳喷薄而出,映照金山三岛风光无限,蕴含着无尽的生机、活力和希望,象征着金山区正阔步迈上“转型新发展,塑造新形象”的新征途。
这是2021年6月,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“花海芳香小镇”项目开工仪式上给村民分红的画面。近年来,待泾村引入社会资本,用项目作牵引,带领全村走上“乡村旅游带动三产融合发展”的振兴之路,诞生了一群“五金(薪金+股金+租金+现金+养老保障金)”农民,是金山区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行区的生动写照。
来源:上观新闻
往期回顾
Review of previous periods
●【头条】《中国组织人事报》关注上海金山区一线淬火助选调生成长成才● 带你一图了解什么是“全要素赋能‘微格治理’工作法”●【海聚“鑫”才】金山区人才服务专员进站服务,助企留才,惠企纾困
获取更多精彩资讯
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